李曙明
  “無力回天”
  新聞:12月30日《北京青年報》報道,17歲的湖南新化少年何正果結束在北京的化療,與父親一同乘火車回家。途中不知何故獨自在信陽站下車,此後與家人失聯。在隨後的5天里,他先後被送往派出所、救助站以及精神病院等地方。他的名字也由何正果變為登記本上的“何正國”,最終以無名氏的身份“猝死”於信陽精神病院的病床上。12月10日,死亡僅僅一天后,作為無名屍被火化。信陽市公安局局長面對其父母面露同情,但已“無力回天”,“即使現在的偵查手段再高超,可人已經火化了,死因也將是個謎”。
  點評:17歲少年短暫人生的最後5天,到底發生了什麼?
  派出所為何未能幫其回家?救助站為何沒有實現救助功能?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又是誰的主意?匆匆火化是否要隱瞞什麼?這些問題不搞清,類似悲劇難保不繼續上演。
  姍姍來遲
  新聞:12月30日《三湘都市報》報道,在湖南省長沙市,一輛摩托車撞倒了行人,撥打“120”後,救護車卻等了90分鐘才趕到,此時,傷者已不治身亡。原來,救護車在趕來途中遇到另一起車禍,以為是同一起車禍,將傷者送往了附近醫院,而未及時向“120”指揮中心彙報。
  點評:誰打的電話,車禍地點在哪兒,這些都應該有記錄。稍微細心一點兒,有責任心一點兒,也不至於出這差錯。
  倒在地上等90分鐘,活下去的希望越來越小,傷者當時的絕望,那些人一定想象不到———要能想到,也就不會有這麼低級的錯誤。
  考研遇冷
  新聞:12月30日《中國青年報》報道,繼去年人數下跌以來,今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又減少了6.5萬人,宣告這場持續了20多年的“考研熱”開始明顯降溫。報名人數下降的背後,是高校研究生招生遭遇的前所未有的尷尬。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多個省份碩士研究生招生出現未完成計劃的情況。
  點評:十幾年前讀研究生,整個研究生院碩士生只有不到一百人。現在,一個專業就敢招一二百。聽說有的導師一年帶十幾個研究生,且不說因材施教,能否認全人都讓人懷疑。
  大學生不好就業,上個研究生增加些競爭籌碼,這是不少人讀研的初衷。這幾年,隨著招生規模的空前擴張,研究生也不值錢了,就業率甚至不如本科生。既然讀研已“沒用”,放棄讀研就未必不是更理性的選擇。  (原標題:新聞快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v78svmet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