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參展作品1934的中國銀行建築呈現了中國館主題。
  2014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已於近日開幕,並將持續展至11月23日。作為雙年展重要元素的國家館此次在總策展人庫哈斯提出的“吸收現代性”這一統一命題下,呈現了各自在過去一個世紀中對於現代性的吸收。韓國館以通過回顧朝韓建築100年曆史做出回應獲得金獅獎。而中國館則以“山外山”為主題呈現了100多年來中國建築如何以東方格局吸收和化解現代化的衝擊。事實上,這並非是中國館首次在世界面前呈現中國建築元素。新京報記者梳理自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上設有中國館以來,中國符號便一直是個永恆不變的展示主題。
  兩年一屆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已經成為建築界、藝術界的一大盛事。此屆由明星建築師雷姆·庫哈斯操刀,他希望此屆雙年展能一改往屆對建築師的關註,而回歸到建築本身來。為此他將此屆雙年展的主題定在了“基本法則”,希望讓參展國家及建築師重新回到建築最基本的東西。與此同時,他給國家館定下的主題則是吸收現代性,呈現各個國家在現代化100年來所經歷的種種。對此,韓國館以通過回顧朝韓建築100年曆史作為回應。
  中國館以“山外山”為主題呈現了100多年來中國建築如何以東方格局吸收和化解現代化的衝擊。同時還大量展現了過去百年間中國建築在構件、結構、格局、造園和形意方面的案例,一方面突出現代性作為外來衝擊,以及中國建築現代化過程中此起彼伏的矛盾,另一方面則暗示中國文明對外來衝擊所一貫具有的化解甚至同化能力。
  雙年展歷史上的中國元素
  2006年 青瓦+竹子
  中國館項目由範迪安和王明賢策展,推出了建築師王澍和藝術家許江的“瓦園”項目。“瓦園”的方案在處女花園的一塊場地上,使用6萬塊瓦片和竹篾等修建一處800平方米的側斜瓦頂。人們可以通過一條曲折竹橋登臨其上。瓦園一隅,王澍和工匠建造了一處竹材敞廊,許江則以象山校園青瓦屋頂為題材繪出《黑瓦、白瓦》懸掛在那裡。
  2008年 衚衕
  在此屆“那兒——超越房屋的建築”的主題下,中國館策展團隊張永和、阿城、龔彥選定了“普通建築”來呼應,且分為“應對”和“日常生長”兩個部分。其中建築師劉家琨、劉克成、李興鋼、童明、葛明呈現了“再生磚”、“集水牆”、“紙磚房”、“支架棲所”等作品。而“日常生長”部分則專門用照片形式呈現了北京這座城市的生長姿態。藝術家王迪參展的作品分為《紅色住宅》和《北京街巷》兩個部分,通過對幾段北京衚衕街區的連貫拍攝,展現城市建築、環境之間自然生長的關係以及和非生長關係的衝突。
  2010年 園林
  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指定“人們相遇於建築”為本屆展覽主題。中國館策展人唐克揚則提出了“來此與中國約會”方案作為回應。其中,參展建築師朱錇呈現了從中國傳統園林中尋找到的靈感。朱錇在處女花園內搭建了一個名叫“意園”的裝置。這是一個虛幻的“光的矩陣”,由1300多根透明、半透明的玻璃桿構成。上部的半透明感和底部的透明感,使得整個裝置似白雲飄浮於地面之上,虛幻而超現實。
  2012年 故宮
  方振寧以“原初”為主題策展了此屆中國館,呈現了魏春雨、王昀、邵偉平、許東亮和陶娜5位建築師和藝術家的裝置及綜合媒體等作品。其中,陶娜的作品中中國元素極為明顯。陶娜的《天闕》由三層疊加的畫面組成,第一層便用了故宮平面圖。而王昀的裝置《方庭》則運用了其所關註的聚落概念。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李健亞  (原標題:中國元素建築威尼斯“山外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v78svmet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